土壤
沖積土
土壤物質經河流沖刷後帶至下游而漸次淤積成固定土壤者,土層起先很薄,越來越厚,且時間久了,土層中之顏色亦因人為耕作有所改變成淡黃色,因此有「新沖積土」與「老沖積土」之稱。此類土壤為臺灣地區之主要耕地土壤,主要分佈於臺灣西部,大都由丘陵地上之砂頁岩沖積生成的,但彰化平原、屏東平原及蘭陽平原則是由中央山脈之粘板岩物質經河流沖積而生成的。臺灣東部之花東縱谷,則是由臺灣中央山脈東部之片岩或片底岩沖積生成者。此類土壤由於沖積及化育時間不同,因此土壤性質變化及差異很大,例如土層深淺、排水好壞、質地粗細、酸鹼度等均有不同。一般而言,新沖積土在新分類系統上均屬於新成土,而老沖積土在新分類系統上則屬於弱育土。
石質土
此乃由母質經由簡單之物理、化學風化作用生成之土壤,通常很淺,含石量超過50%以上,排水、通氣良好,唯土層淺肥力低,大都分佈於山坡地或森林地之陡峭區,地形不穩定,甚易崩塌,不宜農牧用途,只宜造林、保育。此土壤在新分類系統均屬新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