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個人申請指引


個人申請是什麼

申請入學,是台灣目前最主流的大學升學管道。台灣升大學主要管道包括特殊選才、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和分發入學,4管道中,申請入學招生名額占比已逾5成。


113個人申請入學簡章下載

https://www.cac.edu.tw/cacportal/index.php

檢定標準

各大學系組會訂出學測各科、英聽或術科考試或APCS的檢定標準,依此標準先進行篩選;未達檢定標準的考生,則無法繼續參加下一關的倍率篩選。 學測和術科考試的檢定標準皆分為:「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五種;而英聽的檢定標準分為:「A級」、「B級」、「C級」、「F級」四種;APCS各科目成績則分為:「5級」、「4級」、「3級」、「2級」、「1級」五種。考生的成績須高於或等於檢定標準才能參加下一關的篩選。 而自111學年度起,學測「數學A」、「數學B」若同時為某校系組的檢定科目,考生只要通過其中一科的標準就算通過檢定。舉例來說,某系組的檢定標準為「英文均標、數學A後標、數學B均標、社會均標」


篩選倍率

「篩選倍率」簡單來說,就是將通過檢定標準的考生,先篩選出招生人數「幾倍」的人以進入第二階段甄試。在上圖一篩選倍率欄中的各科數字,所代表的就是要篩選出招生人數的「幾倍」。這些數字大小,攸關考生是否能進入第二階段甄試,最低的數字越大,代表可以進入第二階段的人數越多。 各校系組會依學系的性質決定哪些科目需要設篩選倍率?以及數字要設多少?由此也可看出系方對學生學科能力的期望。當各科的篩選倍率不同時,會由數字高的科目開始篩選,依序到數字低的科目;而篩選倍率相同的學科,則以其分數的總合來篩選。以上圖為例,會先以「國英社」級分總和篩出招生人數的10倍,再從中以英文成績篩出招生人數8倍的考生,最後再以社會成績篩出招生人數3倍的考生。 所以同學們除了在學測爭取好成績外,也要注意心目中理想校系的「篩選倍率」,才不會在第一階段就被刷下來,就算有再高的總級分也失去參加第二階段面試的機會了。


甄選總成績

在通過第一階段的檢定篩選後,即可參加第二階段的甄試,此時能否過關看的是「甄選總成績」。「甄選總成績」包括:學測成績、術科成績(有些系組無)、指定項目甄試的成績等三大類,各項所占比例不同。甄選總成績取至小數第二位,小數第三位以後四捨五入。 其中,學測成績的占比最高到50%,也有系組不看學測成績,而以審查資料、面試或自辦筆試等指定項目為主。因此,同學在考前,甚至高二時就要先了解心目中理想校系「甄選總成績」各項成績比重,才能知道自己的準備方向。


採計加權

各校系組會訂定學測或術科考試的採計科目及加權方式,用來計算學測或術科成績,再依其所占比重換算成「甄選總成績」。採計科目的加權方式不一,最常見的有:「不加權(*1.00)」、「加權100%(*2.00)」或「加權1﹪(*1.01)」到「加權99﹪(*1.99)」都有。 以學測來說,「採計加權」就是該採計科目的原始級分乘以加權百分比後再相加,即為加權後的分數。將學測各採計科目加權後的分數再加總,並依其所占總成績的比例計算,即成「甄選總成績」的一部分。因此,若考生的拿手科目被採計且加權很高,則稍占優勢。 若乙生學測國文9級分、英文11級分、數學B 11級分、社會10級分、自然9級分,同樣上圖二為例,則其學測採計加權後的成績為:(9*1+11*1+10*1)/(15*1+15*1+15*1) =30/45=0.6667,由表中可見學測成績占總成績的40%,因此0.6667*40=26.67(取至小數第二位),即為乙生「甄選總成績」中的「學測成績」。


113學年學測與申請入學重要期程表

113學年學測與申請入學重要期程表

項目

期程

學測考試

2024年1月20日~2023年1月22日

開放查詢學測成績

2024年2月27日

申請入學報名

2024年3月20日~2024年3月22日

公告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篩選結果

2024年3月28日

上傳審查資料到甄選會系統

2024年5月4日~2024年5月10日

(各校截止日不同,請詳閱簡章)

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甄試

2024年5月16日~2024年6月2日

報名者上網登記志願序

2024年6月8日~2024年6月9日

申請入學放榜

2024年6月13日


參考網站

https://www.unews.com.tw/News/Info/170

https://www.w3schoo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