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世界與網路

  因疫情,加速了虛擬世界與網路活動的滲透率,以往新科技的應用會有一小群永遠好奇新技術、走在趨勢前端躍躍欲試的消費者來嚐試新應用與新產品或服務,但一般大眾的普及需要更多誘因取代原本的生活型態或消費習慣,可能是更方便、更便宜、或更多人使用自己不用不行的網絡效應,最後最僵固難以學習或改變的人群因為已經無法使用舊模式來生活而跟上潮流,而這次疫情即是快速打破舊有生活模式成為不可行、逼迫社會採用新模式,且加速網絡效應的即時同步發生,儼然是一場大型社會實驗。

  舉例來說,過去餐飲外送服務已經逐漸盛行了幾年,產業的競爭也愈趨激烈,因此過往幾年也出現了購併潮,正在業者規模擴大的時候,新冠疫情加速了餐廳加入外送平台使消費者選擇增加、消費者也因社交距離要求增加訂餐、同時有許多暫時失業人口加入外送的就業市場,使得整個產業快速提高滲透率,UberEats的使用人數大幅上升,第一季總訂單金額(Gross Booking)成長52%至46.8億美元,另一間美國外送平台Grubhub第一季活躍用戶(Active Diners)成長24%至2390萬人。

  另一個例子是電話會議系統,無論是辦公室內電話與會議系統的整合大廠思科(Cisco),還是視訊系統新秀Zoom,前者旗下視訊會議程式Webex用戶數較一月增加一倍至3.24億人(截至3月),後者使用人數增加了20倍至2億用戶,都改變了企業思考「公司」與「辦公室」之間是否固定的等號關係,以及「效率」與「辦公室」之間是否存在的必然關係。原本很多美國企業就有在家工作的雇員或一週幾日在家工作的工作方式,而新科技解答了必需要聚集員工開會的理由—面對面溝通的效率,讓這種彈性變成理所當然,因此推特(Twitter)公司是第一波採取在家工作的公司,也表示員工有需要將可以永遠在家工作,臉書(Facebook)執行長祖克伯近期也表示,預期未來5到10年間,有一半員工可以永久以遠端模式工作。此舉將讓員工永久在家工作、削減辦公室空間,引領重新定義工作方式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