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自主宣告傳統領域--都蘭部落
回到網站首頁
主頁
都蘭部落簡介
自主權
傳統領域
爭議
相關新聞
都蘭
都蘭,舊名都鑾,是由阿美語 E'tolan 或 Edoulan 音譯而來。
位於台灣的臺東縣東河鄉,東河鄉原稱都蘭鄉,為阿美族部落之一,前臨太平洋,後為海岸山脈的都蘭山,雖然因觀光的發展,不少漢人進入該村落設立商店,但都蘭部落裏仍保存不少阿美族的傳統生活習俗和文化。
阿美族的發源地
都蘭譯名又為 Adulan
都蘭部落'Atolan在海岸山脈的山麓上,背倚著阿美族的聖地都蘭山,面俯遼闊無際的太平洋,山與海的韻律,搓揉出都蘭部落特有的風俗民情。
'Atolan是阿美族語一堆石頭的意思,其源由是當初阿美族人在此開墾,從田地裡挖掘出許多石頭,會將之堆成一堆一堆的,因發音的關係而叫做都蘭。
據口述記載及文史考證,3500年前,繩紋紅陶時期已有阿美族在當時稱為基卡拉山(Gegalasan)的都蘭生活。後期改稱阿度蘭(Edoulan),意為石頭堆積或地震頻繁之意。
此地又被認為是阿美族的發源地。
日治時期以後,官方稱為「都鑾」。1937年花、東兩廳實施街庄制,再改名「都蘭」,屬都蘭庄。
都蘭豐年祭
每年6~8月中會舉辦為期幾天的豐年祭活動,都蘭阿美族內對於勞動年齡的階層都有嚴格的分級,以5~10歲為一個階層,最基層的部分為「巴卡路耐」,必須為長輩服務且還要整理會場,在勇士舞中,巴卡路耐也是第一個必須入場且要最後離場,整個下來可能近一小時皆有可能,是一個考驗耐力以及毅力的活動,最高階級的長輩們只需要在年輕一輩入場後,再入場且可最早離場,所以在都蘭豐年祭中,是十分注重長幼階層。
瀏覽器沒有支援聲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