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1941年1月5日-)是一位知名日本動畫導演、動畫師及漫畫家。
畢業於杉並區立永福小學校、杉並區立大宮中學校、東京都立豐多摩高等學校及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學院。
大學畢業後踏入動畫製作工作,日後成為日本知名動畫廠吉卜力工作室的核心人物之一。
其執導過11部長篇動畫電影,多次宣布退休,
2013年9月時是第7次宣布退休,2016年再度復出。現任吉卜力工作室董事、德間紀念動畫文化財團理事長、三鷹市立動畫美術館館長。目前在埼玉縣所澤市居住。
宮崎駿基本上以本名活動,不論日本國內外,普遍習慣用宮崎駿。曾經使用的化名包括秋津三朗(あきつ さぶろう)與照樹務(てれこむ)。
宮崎駿與高畑勳共同創立受到國際上廣泛讚譽的動畫工作室——吉卜力工作室。宮崎駿的作品獲得相當大的成功。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大多涉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和平主義及女權運動。他的作品也經常出現飛行、兒童心理及青春期的思想。
劇情創作上,不常將腳本、結局一次寫好,多採用一邊製作、一邊決定劇情下一步內容的即興方式。
不喜愛好萊塢電影中非白即黑的善惡二分法,也曾批評過電影《法櫃奇兵》及小說《魔戒》裡頭非我方即殺無赦、白人至上主義的風格。
宮崎吾朗曾提及宮崎駿的印象:「他是一百分的導演,卻是個零分的爸爸。」
宮崎駿在電影創作扮演主導的角色,經常同時擔任編劇及導演。他在早期的電影作品中會親自審閱每幅畫面,雖然因為高度工作引起的健康問題,現在他會把一些工作交待給吉卜力工作室的其他成員。
在1999年的一次採訪中,宮崎駿說:「在這個年齡,我不能像過去那樣進行我的工作。如果我的工作人員可以減輕我負擔,我就可以集中精神在執導方面,我還想創作一些電影。」
宮崎駿在他的動畫作品中使用非常人性化的程序。此外,吉卜力工作室也大量使用水彩藝術。與美國動畫相異,吉卜力工作室採用同時創造劇本及記事板的方法,動畫及記事板在故事完成之前就已經開始製作。
宮崎駿在整個動畫製程中使用傳統動畫,雖然他在《魔法公主》當中開始使用電腦繪圖,以帶來「優雅的小刺激」。宮崎駿在接受《金融時報》的專訪時說:「在手繪及電腦製作之間維持正確的比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據我所知,現在的平衡是如何同時使用,仍然可以說我的電影為二維電影。」 數位塗料也首次部分用在《魔法公主》,為了趕上電影上映的期限。數位塗料也成為宮崎駿以後的電影使用的標準原料。
不過在他2008年執導的電影《崖上的波妞》中,宮崎駿又全部採用傳統的手工繪製來製作動畫,並說:「繪畫在紙上是動畫的基本。」
吉卜力工作室的電腦動畫部門在《崖上的波妞》製作開始後遭到解散,宮崎駿決定堅持採用手工繪製來製作動畫。
宮崎駿在1941年1月5日出生於東京都文京區,在四個兄弟中排名第二,父親是宮崎家族經營的「宮崎航空興學」的職員。
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宮崎駿度過了相當自由的幼年生活。
由於身體不好,故不擅長運動,也因此對靜態的繪畫很有天分,特別對於飛機感到興趣,並成為終身的愛好,他後來許多作品當中都反覆出現飛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