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電案背景
能源之利用-能源分類
能源之利用-太陽能
生態永續
光電案使我所學到的
台東縣政府規劃,在知本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的傳統領域上,開發161公頃的太陽能光電區。台東市公所代行召集卡地布部落會議,以一戶一票進行投票,部落會議必須全體原住民家戶代表半數出席,且出席者需過半同意才算通過。最終,557戶中,有371戶出席投票(投票率66%),並以贊成187票、反對173票、廢票1票,通過開發。但由於開發地涵蓋「知本濕地」,也是國際鳥盟認定的重要野鳥棲地開發,環團表示,會積極把關,降低對環境衝擊,台東荒野保護協會議題組長蘇雅婷說,「要先迴避主要敏感的棲地,然後進行開發面積的縮小。」此規劃案全名為「台東縣台東市知本健康段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及教育示範專區」,位在知本溪北岸,共226公頃。其中161公頃的草澤區、灌叢區等規劃為太陽能光電區,65公頃濱海區沙灘地、潮間帶、防風林則維持原貌。根據投資營運計畫書核定版,廠商回饋部落北部入口處5.9公頃(含文化教育中心、生態草澤區、部落農耕區等) 土地、以及光電廠優先採用當地人才。除原核定版內容外,縣府同意從光電廠給縣府的盈餘每年提撥2000萬給部落。廠商另外加碼將回饋的5.9公頃土地擴大到10公頃;並提撥2000萬給部落,並協助成立基金會;每年投入至少300萬作為部落公益活動;施工期間優先提供至少250個工作機會。原民會也呼籲,縣府與開發廠商對部落所承諾的回饋金、補助費、參與工作機會、產業合作輔導等事項,都必須確實履行。
1.初級能源:石油、天然氣、煤、風力、水力、太陽能(可分為再生能源與非再生能源)
2.再生能源: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生質能、海洋能(隨著大自然的運轉而永不枯竭的能源)
3.非再生能源:石油、天然氣、煤、核燃料、化學能(蘊藏量有限,會日漸減少)
4.次級能源:電能、電磁能、汽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氣、煤氣(初級能源經過處理或轉換後所形成的能源)
太陽能發電(德語:Solarstrom,英語:Solar power)把陽光轉換成電能,可直接使用太陽能光伏(PV),或間接使用聚光太陽能熱發電(CSP)。聚光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會使用透鏡或反射鏡和跟蹤系統將大面積的陽光聚焦成一個小束,並利用光電效應將光伏光轉換成電流。
運用太陽能的好處:太陽能發電是利用電池組件或者熱能機將太陽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裝置,它不會消耗化石燃料,在地球氣溫平衡系統中,它不會多產生能量;太陽能電站建在屋頂和地面,也沒有溫室氣體排放,不會影響地球對外輻射;太陽能電站一般建在無法種植的土地上,因此不會對地球上其它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產生影響。
二十世紀中期以後,科技的進步帶動人類社經活動的急遽發展,人們生活型態亦隨著物質生活的豐裕而朝向大量製造、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方式發展,致使營生過程對環境的影響超過其自然復原能力,被進一步造成環境污染、資源銳減、進而危及人類的世代永續發展。因此,人們體認到經濟發展問題和環境問題是不可分割的,經濟的發展損害了地球的環境及資源,而環境的惡化也破壞了經濟發展。為了改善地球環境,被為人類的福祉謀取一條最適宜的道路,永續發展的理念可為此兩難困境提供可能解決的方案。
在現今能源消耗逐漸加快的時代如何讓人類有著足夠資源來生活已經是一項重要的議題了,但是在進行能源開發已經製作時枉枉會犧牲掉一些東西,比如最常遇到的空間問題,無論是核電廠核廢料的擺設問題,太陽能板所要放置的場地,而光電案則是因為政府需要放置太陽能板,但放置的地點卻選擇了一個重要的棲地,然而引發了後續多許多問題,雖然最後的結局是好的,政府有地方能設置太陽能光電區,然而居民也能夠獲得補助以及工作機會,但這些好處卻都是人類的,那邊的環境到了最後還是會被進行人工破壞,而會產生這些事情得原因也很明確,也就是為了應付人類過多的能源使用量,所以最根本要解決的問題是人們對於能源的使用及珍惜,可能現在我們並不會感受到有甚麼不妥,但等到了以後,地球開始再也無法自然恢復時,那時候發現也太遲了。所以環保以及節能是現今非常需要做到的,也是一定要做到的。